从期现货的走势图来看,钢材现货指数波动总体呈现了前高后低,年末再度拉涨的行情。全年的最高点出现在今年4月23日4300左右的位置,最低点出现下半年8月30日3700左右。
11月价格再度拉涨,接近全年的高位。期货走势基本一致,只是波幅和节奏会有所差异。我们可以看到期货1-7月,呈现的是一个上升过程,全年的最高点出现在7月5日3834,最低点出现在年初1月18日3195,比8月末的价位更低。
而11月的大幅拉涨到3720,离全年最高点仅100点的空间。说明目前的价格正处于全年的高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轮超预期的反弹呢?
总结下来,我们认为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原因:第一,宏观利好集中释放,11月以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不断加码,到目前为止11月已经有一次定向降准,3次不同形式的降息。
另一方面,10月的过度悲观预期导致的超跌行情,给11月价格上涨提供了空间。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个悲观预期,今年的主动降库提前了,目前总库存水平不仅低于去年同期,而且低于去年年末的最低点,这也导致市场上部分品种规格缺货的情况,尤其在华东、华南地区比较明显。而今年还有一个现象,由于超载限载管控的加严,不仅运输成本上升,运力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北材南下加上北方港口压货的情况,导致市场供应跟不上,支撑了此轮钢价的大幅上升。
在总结了11月钢价波动影响因素之后,我们重点再从宏观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调整、供需关系等层面具体分析一下未来一段时间,影响钢价波动的哪些因素会主导市场趋势的变动。
1.国际形势
大家都知道,钢铁行情是一个周期性行情,必然和我们的宏观经济紧密相关。
首先从全球经济局势来看,今年以来,全球经济放缓的趋势非常明显,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今年以来各个权威机构都不断的下调经济增长预期。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数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于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计分别在3%和3.4%。这一数值,尤其是今年的增速,据7月的最新预计再次下调了0.2个百分点。同时,我们通过下面这幅图可以看到,全球制造业PMI和新订单指数连续萎缩,2019年7月以来已经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50以下,这也意味着当前全球制造业的持续收缩,必然影响我们钢铁行业的用钢需求。同时,我们从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的数据来看,目前全球贸易增长已经放缓至10年前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商业信心不断下降。
那么我们前面提到全球制造业收缩影响了全球用钢需求,具体影响有多大呢?最近世界钢协发布了《2019和2020年全球短期钢铁需求预测》报告,预计全球钢铁需求2019年和2020年分别增长3.9%和1.7%。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用钢需求预计今年增长在7.8%,这个数据实际上还是相当可观的,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明年预计只有1%,这个下滑趋势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这里说到全球经济放缓,我们也不得不提美国经济的变动。美联储今年以来已经采取了三次降息,这一动作更多的被外界解读为防御式降息,因为从美国近期的数据来看,相比很多欧洲国家仍然表现不错。而今年下半年有一个引发市场关注的消息,就是8月15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年期国债收益率,根据历史经验统计,关键期限的国债收益率如果出现倒挂——短期高过长期的情况,那将预示着美国经济在12到18个月之间出现“衰退”。因此,当天股市大跌和避险资产黄金暴涨,也侧面反映了美国经济动向对全球市场的影响。
美联储今年以来的三次降息也打开了全球央行新一轮的宽松空间。总结一下,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到现在,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已经经历了三轮周期,第一阶段(2008-2015):降息和扩张资产负债表为主要特征的多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第二个阶段(2015-2018):加息和缩减资产负债表为主要特征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第三个阶段(2018年-至今):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降息,叠加新的扩张资产负债表,全球货币政策再宽松的阶段。而新一轮的全球宽松也为我们央行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打开了空间。
2.中美贸易关系
不过,我们从中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战仍然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也关系到未来是否会进一步影响我们国家的钢铁出口。
这里可以看一个数据:从2018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钢铁产品量来看,实际上真正占美国进口数量的也只在2.1%。我们国家钢铁出口主要还是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但是自2016年来,出口持续下滑,近年持续处于低位,原因又在哪?主要还是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价差的收窄,没有了比较优势。
其实我们都了解一个背景,过去三年的供给侧改革,不仅让我们提前完成了去产能1.5亿吨的目标,而且也让我们钢材价格从不足2000元,拉涨到了5000元的高位,但同时也影响了我们在国际市场价格竞争优势。而今年钢价水平虽然整体重心下移,但我们发现,随着全球放缓,国际钢价回落,不少国家钢价甚至比我们国内还低。因此最近也有不少市场人士反馈,贸易商和钢厂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口一些钢坯、板卷等钢材品类。
从这个角度我们应该看到,未来我们去考虑市场供应,可能不再单纯只看钢厂的生产,还要考虑到出口转内销以及国际低价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3)国内经济形势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今年以来承压明显。简单的单从GDP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速从6.4%下降到6.2%再到6%,四季度宏观经济承压明显。另外从最新的官方制造业PMI来看,已经连续6个月处于荣枯线50以下,反映了当前国内制造业的收缩。对直接相关的板材市场必然受到影响。同时,最新公布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也都不同程度的反映当前宏观经济压力。
总结一下,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无论全球经济放缓,还是国内经济承压,对钢材市场来说,必然影响用钢需求,中长期对钢价都会形成下行压力。
2、产业结构调整
从产业角度,这里我想重点强调一点,就是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
其实,前面也提到了,我们过去三年提前两年完成了1.5亿吨去产能的目标,但是到了今年,新的产能过剩问题再次引发关注。今年年初开始,由于利润增加,钢厂再次加大马力生产,供给过剩的问题不断凸显,而目前不管从国家层面,地方政府还是行业协会,都持续不断的在强调淘汰落后产能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今年5月份发改委公布了化解过剩产能的通知,要求通过去产能“回头看”、控制总量下调整优化存量、环保限产、兼并重组、转型转产等方式来继续推动去产能任务。同时,11月受到市场关注的,由发改委、工信部、统计局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对近3年钢铁行业产能、产量核查的通知,也是去产能“回头看”的重要体现。另外,今年秋冬季节,各地区,包括京津冀、汾渭平原、长三角等地也都在继续推进秋冬季污染治理综合方案。
从这个层面我们也可以看到,钢铁行业正在经历,也将持续经历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的阵痛期,特别是小型钢厂将面临一轮市场出清的过程。而对于钢贸企业来说,利差会越来越小。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供给改革的持续推进中,真正能够站到最后的,也会是一批最优质的企业,而这一批最优质的企业,将瓜分更大的市场,希望大家都成为其中一员。
3、供需变动趋势
产量同比大幅增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全国粗钢产量为82921.5万吨,同比增长7.4%。按照此前1-9月的日均粗钢产量来计算,全年粗钢规模约在10亿吨。10月产量有所回落,中钢协预计四季度产量的回落,全年产量预计会在9.94亿吨。而2018年全年粗钢产量是9.28亿吨,2019至少增产6600万吨。此外,从全国钢材产量来看,2019年1-10月全国钢材产量为10.10亿吨,同比增长9.8%。
总体来看,无论是粗钢产量还是钢材产量增幅都会比较明显。刚才马忠普老师也提到了,今明两年是我国钢铁行业新产能投产的高峰期,而且也预计明年产能将远超13亿吨,仅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一轮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来说,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严峻。
需求层面来看,我们提到钢铁行业的用钢需求首先想到的就是房地产,可以说房地产占据我国行业的半壁江山,尤其对于建材市场来说,更是首要关注的重点。其次是基建投资和制造业,基建投资这部分,也是我们国家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的发力点,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而制造业和我国板材需求紧密相关。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相关领域目前的发展形势。
首先,从基建投资来看,其中有个数据是市场比较关注的。那就是挖掘机的销量,因为有挖掘机是基建投资晴雨表的说法,这个数据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体来看,挖掘机销量持续保持10%以上,最近一期,1-10月累计总销量196222台,同比增长14.4%;累计内销174680台,同比增长12.1%;累计出口21542台,同比增长37.8%。那么从这个数据来看,侧面反映了基建投资的增速应该保持了一个高增长。那么具体下面这图表来看一下,2019年1-10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是在4.2%,与前8个的增速持平,但是较1-9月的增长回落了0.3个百分点,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基建投资增速实际上是低于市场预期的,这也是四季度宏观层面,不断加大逆周期调节,加大专项债对基建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最近财政部提前下发2020年新增专项债限额1万亿,基建投资到明年年初仍会成为影响钢材需求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力点。
其次,从房地产投资领域来看,近两年房地产调控持续加严,尤其是资金端不断收紧,最近有消息称国内466家房地产企业倒闭,这个数据我没有核实过,但是也侧面反映了这一轮的调控确实对于一些房地产企业来说是一个挑战。不过我们从整个宏观数据来看,房地产投资增速尽管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在10%以上,最近10月数据是10.3%,相比较我们目前的GDP6%的增长来看,这个数值还是非常可观的,应该说对钢铁行业用钢需求仍然是一个重要支撑点。
同时,10月的数据还有一个亮点值得关注,就是商品房销售面积今年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可能这个数据与临近年末房地产企业冲刺业绩有关,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房地产销售的回暖,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资金周转,进而提振未来对于房地产投资的信心。我们先不论实际效果如何,但这是一个利好的信号,也有助于提升市场预期。
第三点,制造业领域,这应该是我们今天说到的这三部分里面最弱的一块。从前面我们分享的制造业PMI指数持续6个月处于荣枯线50之下,就可以了解当前制造业的形势。最近10月制造业增速4.6%,回落1个百分点。这其中与用钢需求联系比较紧密的汽车制造业,今年以来持续下滑。数据来看,上半年汽车产量出现10%以上的下降,下半年自8月以来降速有所放缓,但依然处于下降趋势中。而包括船舶订单以及家电行业也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船舶订单9月数据一度处于近十年的最低水平。
总结下来,目前我国的供需结构整体依然是,供应压力较大,需求有持续回落的趋势。
说到新一轮的全球经济放缓,我们还面临了一个形势变化,就是国际贸易壁垒的增加,尤其是以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贸易关系的变动,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从2018年3月到目前为止,中美两国已经经历了4轮加征关税和13轮的中美磋商。可以说边打边谈,已经的了常态化的阶段。
12月钢价格如何波动?
刚刚说到冬储,我们也提到12月钢价走势是关键。那么12月钢价如何波动?基于前面做出的因素分析,这里主要从宏观和供需层面来做一个总结:
首先,宏观层面来看,逆周期调节在12月还有没有进一步调控的空间?
我们可以关注到,9月至今已经进行了1次的全面降准,两次的定向降准和3次不同形式的“降息”,从货币调控频次来说,这在往年也是比较少见的。这也说明今年全球宽松背景下,也给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对比往年12月到1月货币政策,不难发现,通常这个时期也是货币政策操作的比较好的时间。一方面,临近春节,可以对冲市场流动性需求缺口;另一方面,不管是年底的稳投资还是来年的专项债投放,货币政策的调控都有助于维持流动性的稳定。
因此,我们判断12月到明年1月仍有一次降准的空间。
同时,财政政策方面,无论是提前下发2020年新增专项债限额1万亿,还是下调项目资本金比例,逆周期调节的力度都在继续加强,12月宏观层面总体向好。
其次,中美贸易关系,一直是资本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来看,11月虽然没有签订第一阶段协议,但两国政府一直在向外界释放回暖信号。即使短期没有一个最终的协议签订下来,目前总体向好的方向没有改变,因此12月,中美贸易这部分,个人认为还是中性偏利好一些。
具体到产量和需求。最新的周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依然处于持续降库中,但降库幅度有了大幅缩减,11月最后一周钢材五大品种社库加厂库的总库存下降37万吨,而前值是75万吨。产量方面继前一周产量增长之后,再次增产9万吨。一方面,反映当前需求端有回落的迹象,尤其在价格大幅拉升之后,市场成交逐步趋于谨慎。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后续产量增加的空间。随着此轮大涨利润的回升,钢厂主动增产动力增加,同时,低价进口对国内市场存在一定的冲击,更关键的是,南北价差的拉大(据不完全统计,广州与东北市场的螺纹价差在600以上,上海地区与东北市场的价差在200左右),南下动力加强,且随着北方压港疏解,12月会存在集中到港的情况,供应压力也会随之增加。
而从需求来看,尽管目前下游开工表现还不错,但随着深冬到来,北方工地的停工,需求下滑是必然趋势,只是快慢的问题。目前来看,12月需求会是一个逐步回落的过程
上一篇: 镀 锌 网 平 台 库 存 表 9月7日
下一篇: 12月3日钢材市场价格预测
版权所有©山东省博兴县摆渡人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博兴盛欧园园区西侧
电话:19154315521 传真: 邮箱:282255207@qq.com ICP备案号:鲁ICP备18029417号-1